“4·26”话版权

近年来,我国版权保护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版权产业的价值也在逐渐显现,版权越来越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的重视。在一年一度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后,各地与版权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利用这一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研讨,博采各方观点,普及版权知识。

电影对话版权,寻求更大发展

正如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微电影版权高端对话上所言,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以电影为主题,充分表达了全世界对电影从业者的关注。这一天,以电影为主题的论坛出现在北京、陕西、黑龙江等多个地方。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陕文投集团、西部电影集团、陕西影视产业联盟4月26日在陕西西安联合主办了“电影——全球挚爱”高峰论坛;哈尔滨市版权局邀请学者专家开展以电影版权保护为主题的开放讲座;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邀请国家版权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电影从业者进行微电影版权的高端对话,围绕电影与版权的话题在各地开展。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说,近几年,中国的微电影产业从年产量不足百部上升到去年的一万多部,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如侵权普遍、融资障碍、维权困难等问题也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突出。

网络曾为微电影发展搭起了舞台,但网络的无序传播也使电影人的经济和精神权利受到损害。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理事长朱永德在发言中指出,网络对于微电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是中国微电影版权产业的重中之重。

于慈珂认为,目前,中国的微电影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多元化发展时代,而这个多元化时代当中的所有焦点,最后又集中到了版权这一核心领域。因此,中国微电影产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版权的问题,相关工作的开展要专业化、国际化和社会化。

来自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北方电影集团、中国电影文学艺术研究所、美国电影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代表,围绕着微电影版权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这一大主题进行了发言。

在陕西举行的论坛上,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副局长曹先觉、陕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马湘云、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等人分别以“电影版权保护及运营:我省的探索与实践”“挖掘陕西影视资源,续写‘影视陕军’新辉煌”以及“电影版权理论推进”“陕西影视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专题演讲,阐述对电影与版权相融相生的独到见解。

艺术品市场,有效杜绝赝品流通

艺术设计,因其独特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而受到人们欢迎,而艺术品的交易价值则在于其唯一性。近年来,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繁荣发展,艺术品交易呈爆发状态,然而爆发式的发展速度同时也暴露出了艺术交易价格虚高、真伪难辨等诸多问题。

在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关于艺术品防伪追溯体系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苏富比集团董事长李邵宁提出,在艺术品交易领域,诚信是一个金字招牌,但也是最难立起来的招牌,因为法律规定拍卖行对拍品真伪不负责,所以光靠一个诚信难以确保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认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离不开版权的护航,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版权保护除了法律更加完备、执法更加严格,也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防止赝品流通市场。北京国粹苑艺术发展中心总经理黄效东认同此观点,他说应该改变过去艺术品市场一味的辨伪而不是防伪的方式,加强源头的防伪能事半功倍。商务部全国诚信企业商品流通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主任蔡凌鹏认为,艺术品防伪最核心的问题是载体如何不被复制,而发现和打击这种非法复制的行为,往往只有在艺术品的交易环节才能实现。

在研讨会上,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徐志鹏介绍了一种将一系列高科技隐形防伪技术在创作阶段就添加进去,作者与版权保护中心以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加密,然后对加密的过程进行公证,相当于为这件艺术品置入永远去不掉的防伪基因,可追溯、可查询以保证其唯一性。

创意设计领域,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也在宣传周期间举办了针对高校设计类学生的版权保护论坛,邀请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巡视员段玉萍,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金台艺术馆等来自艺术设计创新与版权相关机构、协会、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研讨交流。

段玉萍提出,目前我国法律基本覆盖了设计艺术的保护,一件设计作品既可以以独创性申请著作权保护,又可以以新颖性申请外观专利,或者以商业秘密享有《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但完备的法律规定并不能保证作品不被侵权,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

曾辉认为,在中国设计走向国际的过程中,设计版权的创新与保护,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诉求,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与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联合推出了“设计版权服务体系”以版权认证、版权评估、设计版权授权和设计版权商品化为核心,旨在为中国设计版权产业的国际化打好坚实基础。

第三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日前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常熟文化产业研究院作为本届创博会的分会场之一,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其中4月20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第31期版权人沙龙”也将话题聚焦创意设计作品的版权保护。沙龙主要围绕“创意设计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创意设计作品版权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控”“创意企业/机构/个人的版权运营和管理经验”等议题展开。旨在通过系列活动的方式进一步营造发掘创意、鼓励创新的氛围,呼吁对版权的保护、对创意的尊重。


作者:魏芳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4年5月 7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