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正”贵 青岛守护知识产权中壮大文化产业

7月 28日上午,2014年“走进版权示范城市”媒体研修采访团在山东青岛正式开团,来自中央及地方的近20家媒体记者,就青岛如何借助版权示范城市优势促进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版权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采访。

山东青岛是继成都之后第二个获授“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称号的城市。近些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在版权保护方面以行政执法与监管为主要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版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智力成果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大力实施以建设“文化环保城市”为目标的“正版普及”工程,努力打造“正版青岛、创新城市”。

完善版权保护体制机制

“能够获得‘全国版权城市’殊荣,离不开岛城人民的支持,山东省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民版权意识强,使得青岛版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山东省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增敏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将版权工作纳入城市战略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优化版权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贯彻执行版权工作的主线,近两年在提高版权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徐增敏介绍,2011年,为全面推进市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青岛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克服人员少、压力大的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区两级机关操作系统和主要办公软件正版率达到100%。

实施版权监管与执法规范化建设

城市的发展需要净化自身的软硬环境,青岛为充分利用行政执法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能,注重加强部门和区市版权监管与执法联动,有效发挥教育、旅游、城管、通信管理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自觉履行版权领域监管与执法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每年集中力量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网络侵权“剑网”行动等多个专项行动。

2013年查处的青岛正大集团非法复制软件案,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13年度全国版权十大案件;青岛中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教育系统安装非法复制的盗版软件案,被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办公室评为全国十大案件;2013年查处的“6.24”非法报刊侵犯著作权案件,涉案七个省市,仅青岛市就抓捕犯罪嫌疑人8人,被国家版权局挂牌督办;2014年查处的“3.17”网络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案件,涉案5省市,作为剑网行动的重大案件,已上报国家版权局申请挂牌督办。

据介绍,2010年以来,青岛市共查缴各类非法盗版出版物142万余册(盘),查处取缔盗版侵权非法网站70余家,年均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300余起。该市判决涉及著作权领域刑事犯罪案件131起,有167人被判有期徒刑。

打造版权保护和推动版权创意产业发展的高端平台

“为充分发挥青岛的区位优势和版权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根据国家版权局的总体部署安排,我们积极争取在青岛设立国家级的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并以此为平台举办中国青岛·东北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版交会”,每两年一届,常驻青岛)。”徐增敏说。

据悉,首届“版交会”于2013年11月成功举办,共吸引了包括近70家韩国、日本及欧美国家展商在内的390多家版权创意领域的知名企业(组织)参展,全面展示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影视音乐、艺术美术、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版权创意成果。展会期间,实现版权项目交易意向签约近60亿元,另有版权项目融资签约10亿元。期间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版权创意作品大赛、参展作品(产品)评选及有关论坛等活动也受到了广泛赞誉。第二届“版交会”拟定于2015年4月30日至5月3日举办。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年7月 29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