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国庆对整个版权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她分析,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为版权产品和版权使用形式的创新、版权投融资的精准定位、版权保护和管理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政策利好的同时,也吸引着资本的进入。笔者认为,近年来,版权产业发生了质的发展变化,已成为最富有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
版权产业,是指生产经营具有版权属性的作品(产品),并依靠版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它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复制、发行和传播,也涵盖采集、存储、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30多年年均增速8%以上的奇迹。然而,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软肋”。例如,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由国外掌控,高端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能源供给体系大而脆弱,对外依存度逐步增大。要真正摆脱中国经济“软肋”,还要靠文化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结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跨越这种“三期叠加”阶段,根本出路是创新发展,即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其中一条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发展版权产业。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与制造业、体育产业、特色农业等行业融合发展。文化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产业为重点的版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后发优势,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版权是文化创意企业的基本战略资产,加强对创意作品版权的保护,积极探索版权价值发掘方法,对于实现文化创意企业资产增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实践看,版权产业是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实体经济比较好的地区首先出现和发展起来。文化版权产业得以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现代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降低了恩格尔系数,普遍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促进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加了人们对享受生活、积累文化的需求。一方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创新,进一步丰富各行各业文化内涵,提升原有产业的文化品位,并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这种新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形成文化版权产业。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文化科技创新,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作者:吴学安 来源: 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 5 年 1 月 30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