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不是万能的翅膀,中国电影飞翔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电影投资方和从业人员应对优质IP持有循环性的、系列性的开发态度。文化高峰的产生没有捷径可走。
在2015年已经过去的半年中 , 中国电影市场异常红火 , 纵观那些高票房的电影 , 很有些熟人捧场的意思 。《 复仇者联盟2 》、《 速度与激情7 》、《 左耳 》、《 何以笙箫默 》 ……这些人们对故事 、 形象已经熟知的国内外IP(知识产权 ) 电影交相呼应 , 几乎占据了所有院线的排片先机 , 2015年的电影市场俨然是IP电影的天下 。
IP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 可谓是突飞猛进 。 2011年 , 电影 《 失恋三十三天 》 以不过千万的小投资狂卷3.5亿的票房 , 成为当年国产电影最大的黑马 。 此后 , 网络小说IP便成为电影改编的重要来源 , 经过两年的发酵 ,“ IP ” 已成为2014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 从网络热门小说 、 怀旧金曲 , 到动漫 、 综艺节目 , 凡是好IP都被各个制作方抢占版权 , 实现电影化运作 。
《 匆匆那年 》、《 何以笙箫默 》、《 同桌的你 》、《 爸爸去哪儿 》, 这些IP电影赚足了话题和票房 。 在市场的刺激下 , IP电影迅速成为电影投资方的宠儿 , 盛大 、 腾讯 、 优酷等互联网公司纷纷上马IP电影项目 。 仅2015年下半年 , 就有 《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 》、《 栀子花开 》 等多个IP电影计划上映 。 一时间 , 中国电影似乎被IP概念占据了天下 。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 IP电影的急速发展 , 是对我国电影市场巨大潜力的直接反映 。 作为一个年票房总额在百亿元的巨大市场 , 需要好电影 、 好故事 。 而IP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 IP电影的发展确有其益处 , 对电影产业来说 , 内容更加多元化 , 对文化产业来说 , 提高了业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 IP电影因其周期短 、 见效快 、 效益高而受到投资方的青睐 。“ 短 、 平 、 快 ” 在IP电影制作中可以简化为一种标准流程 : 寻找热门IP——确定合适演员——坐等粉丝贡献票房 。 这一系列市场行为操作简单 , 却能轻而易举获得票房 。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 , 这种电影速成法以及IP电影的过度开发 , 给中国电影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极大的 。
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电影创造力的抑制和削减 。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 , 无论采用何种市场运作机制 , 创意永远是核心 。 而IP电影最大的诟病就是创意的 “ 拿来主义 ”。 任何一个领域的IP都是在本领域的创作规律下产生的 , 作家写出好的小说 , 动漫制作者创作好的动漫形象 , 这些核心创意虽然可能被很好地用于电影改编 , 但电影的故事与人物形象是有其独特性的 。 好的电影剧本需要市场给予充分的尊重 。 而目前的现实是 , 在中国的电影制作体系中 , 电影编剧本就属于弱势群体 , 如果再舍弃本源 , 势必会影响编剧的积极性 , 形成恶性循环 。
文化产品的创造和生产与其他商品不同 , 唯利是图和急功近利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忌 。 文化产品的孕育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 。 这一点从IP电影在国外的发展可窥一斑 。 国外的超级IP都是经过多年的酝酿 , 如我们所熟知的 《 哈利·波特 》、《 变形金刚 》、《 钢铁侠 》 等 , 都是围绕一个核心IP的开发 , 并且名利双收 。 以 《 复仇者联盟2 : 奥创纪元 》 为例 , 这部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火爆 , 人们争先恐后涌进影院享受钢铁侠 、 美国队长 、 绿巨人集体拯救地球的痛快 。 观众的快感来自于漫威75年漫画文化的集合 , 长时间 、 多方面的塑造使得英雄形象在人们心中更为丰满和深刻 。 漫威还全面开发了动画 、 电视剧 、 游戏等多种IP产品 。 所以 ,《 复联2 》 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内地播出的首周就拿到近10亿的票房 , 得益于创作团队对这一IP形象多年的打磨 。
反观中国的IP开发 , 能够经过全面创造 、 长久打磨的IP少之又少 , 这与中国文化市场急剧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 。 前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曾谈到一个事例 : 浙江卫视曾计划与一家瑞典知名动画公司合作 , 面对中方提出一年多的制作周期 , 对方表示不可能完成 , 因为他们一个动画片的制作周期正常是7年 , 而这么长的制作周期在中国的市场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 另外 , 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看 , 中国目前的IP转化实力仍不足 , 面对IP蜂拥而上的开发 , 必然造成电影业的混乱和资源浪费 。 针对大IP的抢夺已经成为当下各个制作工作的核心 “ 业务 ”。
中国电影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 , 从2003年的10亿 , 到2014年的200亿 , 票房的剧增说明了中国电影积极开放的态度 , 也反映了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文化消费需要理性的引导 , 好的电影能够培育观众 , 形成良好有序的电影文化 , 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这是电影的发展之道 。
IP不是万能的翅膀 , 中国电影飞翔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 。 电影投资方和从业人员应对优质IP持有循环性的 、 系列性的开发态度 。 文化高峰的产生没有捷径可走 , 我们应积蓄力量 , 择机而发 , 依然期待好IP , 期待好电影 。
作者 : 张芊 来源 :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 2015年 7 月 20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