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州市从2012年开始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以来,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变化很大。贺州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达河告诉记者,现在基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扫黄打非”无人管、无人做的局面已经得到了彻底改观。
依托农家书屋成立工作站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界塘村村干部李付成告诉记者,2013年村里按照黄姚镇的要求,依托村里的农家书屋,成立了以村支书任站长的村级“扫黄打非”工作站,终于做到了“五有”,即工作有机构、办公有场所、管理有制度、活动有档案、宣传有阵地。他们还成立了由村治保队员组成的“扫黄打非”工作巡逻队,专门负责村周围出版物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管。“每年我们有1000元宣传经费,还给工作人员2400元补贴,这样就确保了有人做事,有经费办事。”李付成说。
李付成指着村里的“扫黄打非”板报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出版一期,还会发放宣传资料,还会利用传统的节假日或上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的机会进行‘扫黄打非’的宣传,现在村民们对‘黄’和‘非’的鉴别能力可高了。”在去年7月1日,村里的老李在巩桥新市场购物时,发现有人在贩卖淫秽光碟,就主动向村“扫黄打非”工作站举报,接报后,于7月10日由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进行三级联合行动,现场抓获了从事贩卖淫秽光碟的黄某某和黎某某,查获淫秽、盗版光碟4758张。
自从2013年村“扫黄打非”工作巡逻队成立以来,他们共出动人员150多人次巡查周边文化市场,发现贩卖“六合彩”资料、非法书刊、光碟线索20多条,协助县、镇“扫黄打非”办公室查处、批评、没收非法出版物等行政案件13起,刑事案件2起。
基层要发挥好“三员”作用
谈到基层“扫黄打非”工作,黄姚镇党委书记、镇“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雄感受很多,他告诉记者,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责是当好宣传员。“我们镇规定,镇和示范村每个季度出版‘扫黄打非’宣传板报一板以上,还要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公布举报电话,向群众普及‘扫黄打非’知识。从2012年到2015年上半年,我们镇共制作‘扫黄打非’宣传板报72期,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李雄介绍说。
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人员最直接的职责是要做好信息员。黄姚镇自2012年开始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后,李雄感到明显加快了镇、村“扫黄打非”信息的收集反馈,提高了对“扫黄打非”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很多时候都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2012年到2015年上半年,镇“扫黄打非”办公室共接到村(社区)、景区“扫黄打非”工作站反映违规网吧、封建迷信、“六合彩”资料以及非法出版物等线索25条。
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人员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当好协管员。李雄告诉记者,2014年7月1日界塘村群众举报的那个案子,现场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被起诉,一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另一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该案的专案组还受到国家版权局的表彰和奖励。
解决无人管、无人做局面
据张达河介绍,2014年贺州市乡镇(街道)一级就实现了“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机构全覆盖,全市61个乡镇(街道),100%建立“扫黄打非”办公室;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两个行政村作为示范建立“扫黄打非”工作站,全市至少有166个村级“扫黄打非”工作站,占全市755个村(居、社区)二成以上。镇(街道)、村(社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站)普遍达到“五有”、落实了负责人,初步形成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经过几年的实践,贺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李重建深深地感到,要想防止乡镇“扫黄打非”办公室、村“扫黄打非”工作站建后有名无实的现象,就必须切实发挥负责人的作用。要对这些初任人员通过办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使其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掌握方法,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现在贺州镇、村两级‘扫黄打非’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基本完成,在‘硬件’基本达标的基础上,今后贺州市将着重在工作机制建设、责任落实、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加强‘软件’建设,以练好‘内功’,充实‘内涵’,确保贺州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见实招、管长远,争取让全市‘扫黄打非’整体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李重建说。
作者:邹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1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