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促版权产业发展见成效

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把强化版权管理、促进版权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创新思路举措,探索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版权管理和保护“最后一公里”问题。2012年 - 2014年,即墨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8·06”软件侵权盗版案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13年版权十大案件;中央媒体采访团先后两次组织40多名记者,对即墨市版权保护工作进行采访报道;2015年9月,山东省版权工作培训班暨版权保护与发展现场会在即墨市召开,与会领导对即墨市版权保护与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重视版权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逐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单纯产品生产步入到品牌提升阶段,版权等智力成果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县级版权管理部门是版权保护“最后一公里”这项工作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环节。即墨市委、市政府在抓发展、惠民生的同时,始终将版权管理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来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

自2011年开始,即墨市结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对新闻出版(版权)、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归并,组建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版权监管和执法职能;各镇、街道依托科技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专门办公室,安排人员兼职做好版权相关工作,形成了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在执法队伍建设方面,针对县级版权保护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内部,重新调整相关科室职能和责任分工,选派5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成立专门版权执法中队,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市场掌控、应急处置、组织协调等方面培训,有效提升了版权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有即墨特色的版权产业体系

即墨市版权管理部门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社会需求开展调研,坚持主动服务、人性化管理,有效促进了版权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即墨已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产业为龙头,工艺美术、影视、商贸物流等产业为支柱的具有即墨特色的版权产业体系。

首先,研究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10月,该市相关部门完成《即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编制,使文化产业布局更加具体,规划体系更加成熟。在其引导下,中科院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青岛国际交流中心、“易创园”青岛国际贸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版权产业项目在即墨落地开花。

其次,重点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龙头。充分发挥即墨市纺织服装产业传统优势,2012年该市出台了《关于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将纺织服装产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目前,已培育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50家,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到1800多家,涌现出即发、红领等一批知名骨干企业,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占据青岛同行业的半壁江山。

再次,全面提升工艺美术品产业水平。青岛金王集团生产的工艺蜡烛享誉海内外,占全国蜡烛制造产品出口总量的15%,该企业于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即墨花边,具有百年历史,已发展到台布、餐套、床罩、衣领等十几个品种、2800多种不同花色和规格,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欧鸟笼,其制作技艺通过传习,实现了“一技富一村”,目前该市七级镇大欧村共有380户共计1000余人从事鸟笼生产,年产值1200余万元,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此外,大力推进影视产业发展。2012年该市出台了《即墨市鼓励和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影视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共在城区繁华地段引入6所五星级影城,年票房收入近千万元;《跑马场》《太阳脸》等影片已上映,并广受好评。

最后,聚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即墨素有“千年商都”美誉,现已形成以中国即墨服装市场为龙头的29处专业市场群,各类市场年交易额达到820亿元;依托全国42处铁路物流节点之一的济铁综合物流园和华骏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全面启动了总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的青岛国际陆港建设。目前,即墨市正在全力打造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构筑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即墨小商品新城、即墨四季青国际纺织服装城、青岛复星天贸城、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青荣城际铁路站前商圈六大商贸板块,未来3 - 5年,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

主动服务鼓励版权创造

即墨市依托版权执法队伍开展版权登记工作,通过学理论、练技能,查案件、树典型,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版权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及办理流程,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版权登记服务。2014年即墨市在全省首家将版权登记工作列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在市内7个镇、街道试点设立版权登记服务站,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版权登记培训,研究制定服务站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引导帮助企业和个人主动申报版权登记。同时,不定期对企业从事版权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使之充分理解并利用好版权,满足企业研发创新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于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已在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和青岛非遗博览园等单位设立版权工作点18个,协助300余企业单位和个人免费办理各类版权登记3000余项。

作者:刘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 2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