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版权局副局长: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如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好版权保护创新、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近年来一直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知识已经成了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而版权作为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推进智力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版权为基础而形成的版权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摸清家底,开展版权产业发展研究

我们紧紧围绕国家版权局的总体部署,以版权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版权产业发展。早在2008年,我们成立专门机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版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对我省版权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发展思路进行了调研,特别是对版权核心产业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新闻、出版、软件、广播、电影、电视、演艺、工艺美术品、信息网络、建筑设计等若干子产业,从总体上分析了四川版权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根据国内外版权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四川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四川版权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和对策措施,同时,对9个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环境条件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在2010年发布后,产生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示范创建,发挥先进带动作用

5年来,我们把版权产业发展与版权示范创建相结合,突出版权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特别是2013年4月国家版权局在安徽召开版权示范创建会议以后,我们当年两次召开版权示范创建座谈会和培训会,研究我省的推进工作,特别是如何发挥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传统文化的长处,推动版权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全省版权部门重点工作。我们与省委组织部协调,将版权知识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得到了采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版权意识。

工作中,我们以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为载体,以开展版权示范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打造具有鲜明巴蜀特色的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着力提高版权创造、管理、运用和管理水平。2011年,成都市荣获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称号,2012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荣获全国首批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同时,建立成都版权交易中心、成都版权投诉中心和成都版权纠纷调解中心,搭建了集交易、投诉、调解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大平台。今年9月,国家版权局批准我省成立了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进一步推动版权创意产业市场化提供了有力载体。现在,国家版权局又授予了我省眉山市青神竹编产业园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为四川的版权示范创建工作再添新彩。

综合施策,形成版权工作合力

版权示范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尤其是要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融入到经济社会和实体经济中,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我们着力在五个方面协同开展工作:

一是抓宣传普及,不断增强全社会版权意识。把加强版权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版权意识纳入版权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分年度、分阶段制定版权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版权知识,为示范创建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抓案件查办,依法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为抓手,利用“剑网行动”这个载体,积极会同各部门,依法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近年来每年查办案件都在200件以上,既在案件查办中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又在案件查办中普及了版权知识,扩大了版权执法监管工作领域和社会影响。

三是抓软件正版化工作,树立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的经费保障、资产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审计监督、督导检查等长效机制,确保全面覆盖、长期正版。

四是抓“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市场。大力开展版权贸易,先后与英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形成长期的版权贸易伙伴关系,版权进出口贸易合同备案稳步增长。省局每年拿出100万元对版权输出进行补贴奖励,推动了版权贸易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发展。

五是抓作品登记,大力积累版权产品资源。我省加大作品自愿登记工作力度,重点资助省内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新创作作品的登记工作,扩大了作品登记数量和覆盖面,作品登记保持了年均30%的增幅,较好地积累了版权资源,并对提升全社会版权意识产生了积极作用。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四川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软件业、演艺业、动漫游戏业、网络文化服务业、广告业、建筑设计业、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业迅速发展。通过调查和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包括文字、美术、音乐、戏剧、摄影、图形、电影和类似电影创作、舞蹈、雕塑等作品登记共计7000余件;计算机软件登记共计23000余件。全省版权核心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500亿元。

(此文为四川省版权局副局长周青在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暨版权交易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作者:周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5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