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献策:应对视频侵权案执行难


     近来年案件“执行难”已是屡见不鲜。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针对近年来不断蔓延扩大的案件执行难问题,建议尽快启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调研、起草程序,争取使这部法律尽早提请审议出台。
     近日,为更加有效地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惩治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侵权行为人,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对关涉网络视频侵权案件执行问题进行了调研,总结出此类案件存在的4个特点:一是侵权行为人多为网站、网络经营公司,侵权主体确定程序复杂。二是网站重复侵权现象多发。诉讼后,非法网站仍以原来的域名或改换域名继续从事侵权盗版活动。三是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侵权行为人多数下落不明、财产无处查询。此类网络公司流动性强,执行中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查找难度大;四是侵权行为人多数具备履行生效裁判的能力,但主观上不愿履行,具有明显对抗裁判权威的特点。
    针对这一现状,该院法官李智涛、廖莎、张磊提出3个对策:一是将控制网站注册域名解析服务作为执行突破口。域名解析是专业技术部门对互联网网址的管理,如果该项服务被停止,网站将无法登录。通过专业域名管理机关的配合,对被执行人网站域名进行查封、停止运行,一旦被执行人不履行自己的侵权赔偿义务,可对查封的域名进行评估、拍卖。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联合监控机制。由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由司法部门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形成行政与司法的双重保护。三是加大侵权行为人拒不执行的违法成本。对于侵权行为人怠于履行生效判决给权利人造成新损失的,应对侵权行为人采取惩罚性的措施。
     (邹韧)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