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我给演奏者付费,商家却不主动给我付费

“ 多年前 , 我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 《 梁祝 》。 如今在饭店听这首曲子的演奏 , 需要我给演奏者付费 , 但我作为这首曲子的作者 , 商家却不主动给我付费 。” 83岁的音乐家 、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感慨道 。

7月17日 , 徐州艺术馆里萦绕着 《 梁祝 》 的悠扬旋律 , 主题为 “ 因乐而动 为乐维权 ” 的 “ 江苏省保护音乐版权·促进音乐产业发展论坛 ” 在这里举行 。 论坛上 , 在谈及对我国音乐版权保护的现状时 , 何占豪发出上述感慨 。

何占豪称自己是音乐创作者中的一名 “ 老兵 ”, 亲身感受了我国著作权保护在立法 、 执法 、 许可实践方面的巨大进步 。“ 但是 , 全社会音乐著作权保护意识还不高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买别的东西都得先付钱才能用 , 而音乐作品常常是被人先使用着 , 作品权利人得靠谈判才能得到版权使用费! ” 他认为 , 加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就是对音乐创作者的尊重 。

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臧彦斌认为 , 盗版横行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是消费者自身 。 创作者总能换个行当来养活自己 , 可消费者却有可能因此失去了享受高品质新作品的权利 。

对此 ,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说 :“ 包括音乐在内的版权产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各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都为音乐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

“ 音乐产业遭受侵权盗版成为一种全球性难题 。 而实践证明 , 越是版权保护有力的国家 , 其音乐创作越是活跃 , 其音乐产业越是发达 。” 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 ( 版权 ) 局副局长曹玉梅说 。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 国际作者作曲者协会联合会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 、 阿里巴巴等机构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 。 与会者认为 , 音乐版权得到尊重 , 音乐价值才能更充分地体现 。

作者 : 方圆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 : 2015年 7 月 22 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